近年來,我國的機械基礎件對外貿易呈現(xiàn)迅猛發(fā)展之勢,軸承、鏈條、緊固件等產品的出口量和出口份額連年增長,2007年,我國機械基礎件產品進出口更*實現(xiàn)了順差,但我們也不能不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我國基礎件產品的出口還以低附加值產品為主,而一些為主機和重大裝備配套的關鍵基礎件則依賴進口,機械基礎件行業(yè)的產品結構調整之路依然漫長。
近年來,我國政府為改善和優(yōu)化進出口產品結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對機械基礎件產品的進出口究竟帶來了和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期特刊登我國機械行業(yè)進出口方面的資深專家鄭國偉先生的文章,他對機械基礎件產品的進出口現(xiàn)狀、相關進出口政策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對企業(yè)應采取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進出口發(fā)布了一系列政策,目的是改善和優(yōu)化進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增加出口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整頓出口秩序,實現(xiàn)出口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以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同時為減少國際貿易順差,促進產業(yè)升級,發(fā)布了鼓勵先進技術和設備進口政策。其中有關機械基礎件進出口現(xiàn)行政策主要有:
1.出口退稅政策出口產品退稅,是指退還在國內已征收的間接稅(主要是增值稅),目的是使出口的貨物以不含國內間接稅價格進入國際市場,避免對跨國流動貨物重復征收國內稅,以促進國際貿易的發(fā)展。這種做法符合世貿組織規(guī)則,體現(xiàn)了世貿組織關于非歧視原則和公平貿易原則,并已形成國際通行慣例。因此,它不是個別國家采取的優(yōu)惠政策,更不是補貼。
經國務院批準,2007年6月19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商國家發(fā)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后,以財稅〔2007〕90號文,發(fā)布了《關于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自2007年7月1日起實行。
這次調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控制外貿出口的過快增長,緩解我國外貿順差過大帶來的突出矛盾,改善出口商品結構,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的出口。
機械基礎件行業(yè)降稅產品有36種,主要是機械零部件,即金屬鏈條,包括摩托車滾子鏈、自行車滾子鏈、其他鉸接鏈、防滑鏈、日字環(huán)節(jié)鏈、焊接鏈及各種鏈條零件;各種鋼鐵制標準緊固件,包括螺釘、螺母及螺紋制品;各種彈簧,包括汽車用、鐵道車輛用彈簧,都由13%降到5%;另有手提式液壓動力工具(含鏈鋸)及零件由17%降到9%。
目前機械基礎件出口退稅率除上述三種產品外,銅制和鋁制標準緊固件、彈簧為13%;液壓元件及裝置和氣動元件及裝置為17%;模具、軸承、密封件、油壓和氣壓傳動閥為13%。
今后我國政府將根據(jù)我國產業(yè)政策、進出口貿易政策和順差情況,適時調整出口退稅率。
出口退稅率下調將增加出口產品成本,減少收益,有關企業(yè)要改善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
2.進出口關稅政策進出口關稅是調節(jié)進出口和保護國內產業(yè)的重要手段,也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我國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貿組織后,機械工業(yè)經過5年過渡期,關稅減讓已全部兌現(xiàn)。機械工業(yè)進口關稅平均水平由2000年的18.2%降到2002年的12.3%,其中機械產品由2000年的14.1%降到2002年的9.9%;汽車由2000年的43.9%降到26.9%。
2005年平均關稅,機械產品降到8.19%,汽車降到18.57%。
2006年,機械產品仍按2005年不變,只降低汽車行業(yè)進口關稅。小轎車進口關稅由2005年的30%,降到28%(2006年7月1日起再降到25%);汽車零部件關稅,從2006年7月1日起平均降到10%。
2007年進口關稅仍按2006年不變。
2008年機械基礎件的進口關稅為:工業(yè)鏈條12%,零件10%;標準緊固件8%~10%;液壓元件及裝置和氣動元件及裝置12%~14%;液壓馬達10%;模具8%~8.4%;塑料或橡膠用模具0~5%;汽車用彈簧10%,鐵道用彈簧6%;油壓和氣壓傳動閥5%。
軸承,2007年除零件為6%以外,都是8%。從2008年1月1日起,部分產品實行暫定稅率:鼓形滾子軸承(稅號84823000)、滾針軸承(稅號84824000)、風力發(fā)電設備用圓柱形滾子軸承(稅號ex84825000)、滾珠滾針及滾柱(稅號84829100)都按4%執(zhí)行,滾動軸承的其他零件按3%執(zhí)行。傳動軸和軸承座2007年都為6%,從2008年1月1日起,實行暫定稅率3%。
密封件,2007年為8%,從2008年1月1日起,實行暫定稅率5%。
目前機械基礎件出口不征收關稅。